基于战略联盟的物流外包研究,在会计行业经常会遇到此类问题,下面由数豆子为大家整理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随着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和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压力,物流外包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企业物流外包是指生产或销售等企业为集中资源和精力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把自己不擅长或没有比较优势的物流业务部分或全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运作[1]。第三方物流公司由于擅长于提供专业的物流服务,不但能以比企业自行管理物流更低的成本获取盈利,同时还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根据2007年某国外咨询机构调查数据显示: 亚太地区企业物流外包占物流总成本的62%,在未来三年内将升至67%,呈现增长趋势。但具体来说,目前全球企业主要以局部物流外包为主,即委托不同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执行单一或其中某些物流环节:国内运输(83%)、国际运输(79%)、仓储(69%)、报关(67%)及货运代理(51%),而基于战略联盟层面的整体物流外包相对非常少见。这一现象导致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整合资源方面受到限制,难以体现整体物流外包带来价值增长,同时也不利于降低成本;而对企业来说,在物流操作层面的人力资金投入并没有得到显着改善。
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物流外包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节约成本、降低风险,是企业发展的趋势所在。但目前存在的一些不利因素导致企业面对整体物流外包顾虑重重,基本归结为以下几点:(1)企业自身因素:担心公司情报外泄;外包支出比自营物流更高;对货物在途过程中的可控制性差;对3PL缺乏信任;物流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企业更擅长于操作自身产品的物流。
(2)来自第三方物流企业因素:不能兑现服务承诺;物流费用高;改进物流水平的能动性差;IT技术薄弱;服务达不到企业KPI指数要求,缺乏全球运作网络;服务功能不完善。
在第三方物流需要不断完善的同时,战略结盟的优势被不断放大,成为解决主要问题和提高运作效率的良策。Rosalyn Wilson在2007年的美国年度物流现状调查报告中指出:面对不断增长贸易量和不断增加的物流成本,经营物流是一项让人望而却步的任务,然而最好的物流经营者正在证明与客户在全球范围内建立长期的战略联盟是时下提高运作效率的关键[2]。
与此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客户间的战略联盟被扩大到了供应链联盟。这种联盟可以使双方的企业朝着一致的目标前进,加强了对计划、管理、执行、考核等信息的沟通;通过互相渗透、共享资源加深双方的合作;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不能只关注于客户结盟,还要与客户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样不仅能扩大自身业务,同时还可以推进客户与供应链上合作伙伴的关系[3]。战略合作伙伴的建立到成熟大致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①企业筛选物流供应商,并与符合条件的几家供应商开展合作。此阶段一般持续半年,为互相的试用期。②经过试用双方愿意继续合作,并签订物流合同,一般有效期为2~3年,此为磨合期。第二阶段双方的互动诚意、协作精神决定了双方能否成长为战略伙伴。③企业选定一家物流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联盟。
如何才能建立成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个问题作为实施战略联盟的关键而倍受关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设立一致的目标:合作双方要让对方知道企业自身的目标、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只有在了解对方的前提下,才能设立共同的目标为双方及上下游企业创造价值。
(2)信任:众所周知,互信是所有合作的基础。彼此的信任和守信,使双方更愿意维持长久合作关系,从而减少再次选择合作伙伴带来的风险及损失。
(3)沟通:定期沟通信息对于战略合作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对于第三方企业来说,准确的货量预报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缩短运输周期;对于用户,也能更清楚地计算货物交期。
(4)分享企业的决议:让第三方物流企业了解用户的重大决议,有利于及时调整产品,合理利用资源,适应用户发展。
(5)设立战略合作计划,列出具体的实施步骤。 (6)设立KPI:KPI的设立使双方都有考核目标,可以激励双方把提升物流效率作为首要任务。
(7)以双赢为战略基础:合作双方应以整体利益为重,而不能过分强调自身的盈利。
(8)平等合作、风险共担:企业间需要本着平等的原则合作,合作双方需有一定的忠诚度。
在越来越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下,外界制约条件的增加及供应链的复杂化都不断的影响着物流外包战略的实施。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把战略联盟看作物流外包发展的新趋势。成功的物流外包使供需双方不再是单纯的买卖、利润的此消彼长关系,而是把联盟作为一种生产方式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传递价值,从而达到双赢。战略联盟可以使合作双方关系变得直接透明:信息共享、人才资源互通、灵活化的供应链管理、流程优化都势必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物流服务的提供者,更需要引导客户改变传统观念,以建立与客户之间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为目标来拓展业务。双方应在双向互动,互相的磨合的过程中,从传统的供需关系模式发展成长期合作、持久的战略伙伴关系模式。双方还应打破现有企业制度的制约,建立以联盟为基础的企业文化。通过技术投资,流程优化、共享资讯、双向控股等方式从战略联盟中获得更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