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豆子会计网

我国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数据变化原因

分类:会计实务发表于:2022-07-04

近日,财政部公布了2019年度102个中央部门包含“三公”经费决算在内的部门决算。 今年是中央部门连续公开“三公”决算的第十个年头,公开部门数量从最初的90个增加到102个,公开的内容由单纯地“摆数字”发展到展示绩效和工作成果......

十年来“三公”决算费总体上“做减法”

据财政部汇总数据,2019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为81.1亿元,支出合计为48.74亿元,比预算数减少32.33亿元,其中,因公出国(境)减少2.69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减少25.45亿元;公务接待费减少4.19亿元。“三公经费”决算较预算降了四成,缩减力度为近十年来最大。

从数值上看,从2011年到2018年,尤其是2012年底中央提出“八项规定”以来,中央本级“三公经费”的预决算逐年“做减法”,2019年在数值上较往年有所提升。2011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高达94.28亿元,2018年的“三公”预算只有57.06亿元,还不到2011年的六成。决算也在相应减少,2011年中央部门在“三公”上花了93.63亿,2018年仅仅花了39.92亿元,不到2011年的一半。逐年下降的数据,表明中央兑现“三公”经费预算总规模只减不增的承诺。 尽管每年都有“三公”预算,但是绝大多数中央部门在花钱的过程中,并不任性,而是“能省则省”。在过去十年中,中央本级的102个部门在“三公”上的决预算比例总体上逐年走低。2011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决算93.64亿元,实际的花销占当年预算的99.3%。2018年,这个比例降到了七成以下,2019年,中央本级部门在“三公”经费上的决算仅占预算的六成。

10个中央部门决算较预算缩水超五成

经梳理,102家中央部门中,有98家单位2019年“三公”经费决算比年初预算降低,其中有10家单位的降幅超五成。有1家单位“三公”经费的预决算持平,还有2家单位决算超过预算。

降幅最大的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预算83.23万元,决算仅有1.98万元,才花了预算的2%。据公开显示,2019年度,该单位未安排公务接待费的预算;虽然因公出国(境)费预算为80万元,但当年并未有相应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决算也比年初预算减少了1.25万元。尽管如此,该单位2019年度“三公”经费支出决算仍比2018年还多0.45万元,主要原因是公务用车老旧,维修费用有所增加。 另外,在108家晒的账本中,国务院参事室和商务部的“三公”经费决算均超过预期。

2019年度,国务院参事室“三公”经费年初预算为349.89万元,支出决算为366.65万元,增加幅度为4.79%。商务部“三公”经费决算为6374.84万元,比预算多出879.37万元。记者梳理发现,这两家单位的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的决算均低于预算。超出的主要是因公出国(境)费用。国务院参事室在因公出国(境)方面超出了25.1万元,商务部超出了992.24万元,差额相抵,两家单位在“三公”经费上总体的决算费仍超预算。

公务用车、公务接待费为“做减法”的主力军

三公经费,指的是政府部门用于因公出国(境)、公务车购置及运行、公务招待产生的费用。

从具体项目上看,中央本级部门在“三公”经费上“做减法”主要减的是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随着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大,越来越多的部门要承担对外开放职能,因公出国(境)这一项的决算费相较于预算费并没有大幅削减。 2019年中央本级“三公”总决算比预算减少了32.33亿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减少了八成以上,因公出国(境)这一项仅减少了2.6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三公”经费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作观察政府是否“乱花钱”的窗口,但这并不代表“三公”经费越少越好,还是要从部门具体职能变化以及经费使用绩效的角度来客观看待。

热门直播

首页 资料 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