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考研英语培训班,考研报培训班推荐新东方。考研报辅导班是一方面,其他时候我们要多多有用的学习资料。
考研择业:你的实力能适应你选择的专业么?
在详细地了解了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明白了自己喜欢的、想做的是哪一方面的研究之后,接下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你是否有实力应对你选择的专业。我遇到过很多这样的研友,有位同学很喜欢管理学,对于管理学也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每个学校、每个专业的情况都分析得很透彻,但是他的数学基础很差,考研准备的过程中就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数学上,虽然最后因为报考的学校比较一般,勉强过线,但在后的学习中,涉及到许多与数学有关的知识,比如统计学,这些繁琐的数据和严密的计算方法让他痛苦不已,每天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些基础的东西上,对于本专业的学习,丝毫没有兴趣可言,这样的专业选择其实就是没考虑清楚自己的实力。
兴趣是重要的,感兴趣的专业自己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相关知识,然而,不能因为喜欢就一头扎进去,不考虑自己是否具有这方面能力完成这项研究。人贵在有自知之明,就好像我们喜欢天上的星星、月亮却永远也摘不到一样,研究生阶段的一些研究除了兴趣,除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激情外,研究能力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这里所谈的实力其实就是研究能力,是一种学习的能力。很多人可能会说,我有兴趣,能力是可以培养出的。这种说法可能适用于一些较容易理解的学科,但对大多数学科而言,研究能力是自身的一种素质,这种素质是十几年读书、学习培养出的,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形成,这种素质是原有的知识积累,是诸多知识的汇总,并非一两天就可以补上的。当然,这里的实力不光指学习实力,在报考阶段还代表着一种竞争能力,是涉及到公共课、专业课等各方面的一个综合实力,比如面对一个热门专业,你很喜欢,也比较了解,但报考的人数很多,自己在公共课方面处于劣势,那么你就该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有这个竞争能力。因此,关于自己实力的思考需要引起每一个考研人的注意。
有时很多学科,我们可以很喜欢,但是并不一定要把它当作专业学,可以作为兴趣好好培养。就像上面提到的学习管理学的那个同学,完全可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考虑,选择一个更适合自己的专业,在空余的时间看看管理学的相关书籍,充实自己又满足兴趣,两全其美。
另外,对于那些特别感兴趣的专业,如果考虑到自身实力无法胜任,可以巧妙地选择与之相关的学科进行研究,这可以说是满足自己研究兴趣的考研捷径。比如,在我所学习的新闻传播学大类中,新闻业务,广告等都是热门专业,如果觉得自己没有较好的表达能力,觉得自己没有较强的艺术内涵,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报考这个方向的人很多,如果自己的公共课实力在这些人中处于劣势,那么就要好好的衡量一下是否还要坚持。如果很感兴趣,也对该学科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那么可以尝试着转变一下思维,选择一个相近的、研究内容相似的、相对竞争不是很激烈的方向报考,比如编辑出版。
任何学科都是一样,如果考虑到自身实力不是很强,但又实在不想放弃,那么可以选择一条中和的道路,你会发现,很多学校的两个专业在课程设置、导师安排等方面都存在相当程度的交叉。而且不钻牛角尖,适时的转变方向,有时还会有意外的收获,竞争的人少了,获得公费读研的机会自然就大了。还是拿历史学举例,明清史和欧美史是其中比较热门的两个方向,如果你喜欢历史,还想做热门方向的研究,那就要掂量一下自己考研的实力有多强,尤其是报考一些北大、南开等历史专业相当出名且实力雄厚的名校时,更要注意分析下自己的实力,如果觉得自身的竞争能力不是很强,就应该考虑一下“曲线救国”的策略。在历史专业的诸多学科中,科技史的人气远远没有历史学那么旺,考研的门槛相对也比较低,但研究起历史的热门方向,却也一点都不含糊,研究内容照样很生动、很带劲,在科技史领域研究出名堂了,要想往历史学的热门方向转,也不难。从这个角度看,这种曲线救国的策略可以说是一条比较省力的满足自己研究兴趣的考研捷径。
兴趣和实力的关系,可以很生动地解释,长久的兴趣就是许多人所强调的梦想,有兴趣、有梦想是好的,但是这个梦想一定要切合自己的实际,否则就是空想。有的研友说我就是喜欢北大,我就是想考北大的管理学院,我也很了解北大这个专业,那好,我们可以把自己的目标定位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但实际呢?没有任何的数学基础,英语连最基本的四级都没有通过,这样的目标定与不定有什么区别呢?这样的付出怕只能是赴之东流了。别人再鼓励你坚持自己的兴趣,自己的实力也只有自己清楚。